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12个人》
时间:2025.12.12-12.14
场馆:北京市 | (通州区)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国家大剧院分址
票价:180/280/380/480/580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剧目介绍
演出介绍
话剧《12个人》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雷基纳德·罗斯编剧、田水执导,于2010年在沪首演,推出后引起话剧界、司法界热议。短兵相接的台词对抗、层层深入的案件推理、充满爆发力的表演方式……使得这部看似在探讨国外陪审制度的法律题材作品收获了大批观众:“好看,过瘾”,“既深刻又不乏趣味”,“现场感受绝对酣畅淋漓,但是结束时也在心头留有余韵”等的高度评价。
上演14年,豆瓣超过3000人打出8.2分,数十位男演员出演过该剧。
话剧《12个人》讲述了一场发生在法庭外的激辩。临时被召集来的“陪审员”是十二个普普通通的人,素不相识,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性格和经验。看似已成定局的判决由于其中一人的异议而变得审慎和复杂起来。对生命的尊重、对偏见的反思、对公正的责任……逐渐地改变着他们的裁定。
《12个人》的剧情在一个灰白冷色调的密闭空间内展开。讨论室里布置简单,12把座椅陈列左右。简洁的舞美让110分钟的表演显得更加一气呵成。层层深入、高潮迭起的讨论让人大呼过瘾。人性的本质、弱点、对立的观点交织,形成了一场激烈的冲撞。在这里,有罪或无罪的选择并不是终极主题,对法律和生命的尊重,对“可以把一个人送上电椅的证词,必须准确!”的坚持,才是全剧扣人心弦的焦点。
《12个人》的英文是“12 angry men”,但12位怒汉的怒点却不相同——有人因偏见而怒,有人因不耐烦而怒,也有人因他人将生命视为儿戏而怒,为坚决捍卫民主和法治而怒。不同的怒点交锋、观点碰撞,多年来让观众们一刷再刷,“即使知道结局也依然扣人心弦”。
从始至终,我们都不知道陪审员的姓名,他们从事的职业和日常的生活也仅在寥寥数语中体现,但每个人的形象与性格都在一呼一吸、一张一弛中被塑造地清晰可辨,这也恰恰是舞台与戏剧的魅力。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出品人:张惠庆
总监制:田水
艺术总监:喻荣军
联合监制:何念
制作人:吴嘉
编剧:雷基纳德·罗斯Reginald Rose(美)
策划/剧本翻译:张婳婳
导演:田水
副导演:蒋运
舞美设计:余振球(中国澳门)
灯光设计:胡华庆、金扬
服化设计:冷佳
道具设计:郁树西
音效设计:丁毅、钱杰
技术设计:徐先根
舞台监督:蔡雁群
助理制作人:贺含莼
主演(按陪审员编号顺序排列):杨嘉祺、袁野、刘春峰、周围、张皓哲、郭鹏宇、吕游、张旭、杨宝龙、王俊东、吴锦铎、温浩瑄
摄影:尹雪峰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及演出票价等)可能有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剧情介绍
一名16岁的男孩,被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法庭上的证据极具说服力,被告显然会被裁决有罪,只要12位“陪审员”一致通过有罪,就可以将这男孩送上电椅。临时被召集来的“陪审员”是十二个普普通通的人,素不相识,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利益和经验。看似已成定局的判决由于其中一人的异议而变得审慎和复杂起来。对生命的尊重、对偏见的反思、对公正的责任……逐渐地改变着他们的裁定。
摄影:尹雪峰
演出团体
1995年1月23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始创于1950年)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始创于1957年)合并组建为上海唯一的国有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其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于2009年11月成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Shanghai Dramatic Arts Centre,简称“SDAC”)。
SDAC是集项目策划、舞台艺术创作、演出制作、舞美制作仓储、剧场建筑咨询、剧院经营管理、宣传营销、艺术教育、演员经纪为全产业链的国有文化企业,在职员工328人、平均年龄39.3岁,离退休222人,近三年平均年收入1.42亿左右,年均线下观众33万。其经营范围包括以安福路288号话剧大厦为核心业务的物业群、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话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茉莉花剧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黄浦分公司)、上海大戏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徐汇分公司)。
SDAC成立30年来,创作了近400部舞台作品,演出作品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国家文化部文华奖、中国剧协梅花奖、曹禺剧本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白玉兰表演艺术奖等全国性和省市级艺术奖项。坐落于安福路的话剧大厦自2000年12月份落成之初便打造了“看话剧,来安福路”的标签,通过“月月有新剧、周周有轮换、天天有演出”,形成了“让看话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