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青作曲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第八、九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原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一级作曲、原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创作各类音乐作品1500多件,代表作有歌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江山》《当兵的历史》《在灿烂阳光下》《不要问为什么》《边关军魂》《世纪春雨》《桃花谣》《芦花》《望月》《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把一切献给党》《战士与母亲》《在和平年代》《旗帜颂》《走向复兴》《共筑中国梦》等,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合作)、《运河谣》,舞剧音乐《妈祖》及《新四军》《最后的骑兵》《海天之恋》《一言为定》《村官普发兴》《百团大战》等影视音乐作品也广受好评。有300余件作品在全国全军各次文艺评选、比赛中获奖,其中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部“文华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奖项。多次在国家、军队各重大文艺活动中担任艺术总监和音乐总监。
因工作成绩显著,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被评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原解放军总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先进个人、全军英模大会代表、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
邹静之编剧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2年出生,祖籍江西南昌,北京长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著作二十余种(代表作:《邹静之诗选》《九栋》《邹静之戏剧集》等);电影十余部(代表作《一代宗师》《归来》《千里走单骑》等);电视剧五百余集(代表作《五月槐花香》《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话剧五部(代表作《我爱桃花》《操场》等);歌剧三部(《夜宴》《赵氏孤儿》等);京剧、儿童剧各一部。其作品曾获国际国内各项大奖。
吕嘉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音乐总监、西班牙桑塔·克鲁兹·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及澳门乐团音乐总监,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吕嘉曾先后在欧美指挥歌剧及音乐会近两千场,合作过的世界知名歌剧院及交响乐团包括斯卡拉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等。
歌剧在吕嘉的指挥生涯中占据着特殊位置,曾指挥歌剧剧目五十余部。作为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家歌剧院担任总监的亚裔指挥家,他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1989年获安东尼奥·普兰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1998年他指挥的歌剧《茶花女》被马切拉塔歌剧节评为最佳诠释。2007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为他颁发“总统杯”;同年,他在罗西尼歌剧节里指挥的《贼鹊》被评为当年“最佳歌剧”。
田沁鑫导演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民盟第十三届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中国话剧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品有:话剧《生死场》《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青蛇》《北京法源寺》《抗战中的文艺》《苏堤春晓》《受到召唤·敦煌》。歌剧《长征》《扶贫路上》。音乐剧《电影之歌》《阿尔兹记忆的爱情》。昆曲《1699桃花扇》。文化类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1-3季)《典籍里的中国》(1-2季)。重大文艺演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奋斗吧!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连续七年导演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等。
曾获2020年度、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人物;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文华大奖、编剧奖、导演奖;文化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金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中国话剧第四届金狮奖导演奖等。
杨笑阳导演
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编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曾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
曾担任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总创意;担任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奋斗吧中华儿女》、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在党的旗帜下》、2014年-2018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文艺晚会总导演等。
马岩松舞美设计
被誉为国际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从2002年设计浮游之岛开始,马岩松以“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胡同泡泡32号、鄂尔多斯博物馆、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这一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
《快公司》先后评选他为“2009年全球建筑界最具创造力10人”以及“2014年全球商界最具创造力100人”。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他国际名誉会员。 2014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马岩松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获硕士学位。目前他是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宋立服装设计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的服装设计。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服装设计。
主要作品:国家大型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上海特奥会开幕式。舞蹈《千手观音》《士兵与枪》《扎西德勒》《穿越》《战马嘶鸣》《牡丹颂》《海燕》;剧目《国魂》《军魂》《士兵日记》及第二十届“双拥”晚会;杂技《俏花旦》《协奏-黑白狂想》《肩上芭蕾》《顶碗》、中国杂技团《一品一三绝》;舞剧《千手观音》《一把酸枣》《野斑马》《花木兰》《天边红云》《红楼梦》《红河谷》《西施》《茉莉花》《霸王别姬》《舞台姐妹》;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八女投江》;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国家大剧院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
胡耀辉灯光设计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视觉艺术家。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兼灯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创作了大量不同类型的灯光设计与视觉导演作品,作品数百部。其创作风格情感细腻、内敛大气,被行内誉为“最具文学底蕴的视觉设计师”,屡获各种奖项:2004-2007年度话剧“金狮舞台美术奖”,获2014、2017年度中国舞台美术“十大年度人物”,六次获中国文化部“文华舞台灯光设计奖”,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舞台美术奖,2014北京APEC会议灯光设计等。代表作品:歌剧《呦呦鹿鸣》《沂蒙山》、大型山水实景剧《草庐诸葛亮》《天下盘山》等。出版《胡耀辉戏剧灯光艺术》专著,并发表《舞台美术视觉形态与再造》等多篇专业论文。
胡天骥多媒体设计
曾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担任多媒体设计。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后赴法深造,毕业于法国Lissa动画学院,主修影视动画。2007年回国后创立正月影像studio,从事CG影视后期特效舞台多媒体互动影像工作。
主要作品:李玉刚歌舞诗剧《四美图》;大型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汉苏武》《运之河》《伤逝》《红河谷》;大型音乐剧《茉莉花》《锦绣过云楼》《或许明天属于我》、大型儿童音乐剧《北京传说》;大型舞剧《水月洛神》《王羲之》《一起跳舞吧》《二十四节气》及其欧洲复排巡演;话剧《培尔金特》《秋瑾》《镜中人》;大型杂技剧《聊斋》;木偶剧《飞吧,丹顶鹤》。
陈敏正造型设计
一级美术师,从事影视剧人物造型工作40余年,现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瀚正造型创始人、艺术总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首席造型设计。
电影作品:《三枪拍案惊奇》《辛亥革命》《雪花与密扇》《西藏天空》《大明宫》《绝唱》《熊出没》《星火》《三岔口》。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甄嬛传》《芈月传》《武神赵子龙》《闯关东》《大秧歌》《隋唐演义》《西游记》(85版)《水浒》(新版)等千余部集。歌剧: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话剧:《风刮卜奎》《白门柳》《布衣孔子》等。近期有电影《莲花王子哪吒》《三国》,电视剧《女儿红》《苏茉儿传奇》等在制作中。
奖项:中国电影电视剧协会1998届、2000届、2004届、2008届、2010届、2012届化妆金像奖;中国电影电视剧协会2002年当代优秀化妆师;金鹰奖最佳美术奖;第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化妆单项奖);中国电视20年最佳造型师;2008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奖。另外,他还担任了第九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中美协全国化妆发型大赛、第三十三届巴黎世界杯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评委。多次为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高校授课。
王丹戎音效设计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艺术专业,中影制作基地声音艺术总监、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一级录音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与冯小刚、陈凯歌、陈国富、徐克、韩三平、黄建新、赵宝刚等众多知名导演合作。所获奖项: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建国大业》)、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音效奖(《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以及在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各大电影节多次获得声音专业奖提名,并在2015年担任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
电影作品:《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和你在一起》《手机》《天下无贼》《无极》《夜宴》《集结号》《梅兰芳》《非诚勿扰》《风声》《赵氏孤儿》《建党伟业》《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触不可及》《奔爱》《绝地逃亡》等50余部。
蔡军音响设计
蔡军从事舞台音响演出及设计工作多年,曾就职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后调入国家大剧院工作至今。期间赴法国巴黎巴士底歌剧院与日本新国立剧院研修歌剧的舞台音响制作,并在歌剧《弄臣》《托斯卡》等剧目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近年来,他在国际民歌节开幕演出、少儿京剧《赤壁》《相聚在五环旗下》等剧目中担任音响设计,并参与设计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大型歌舞史诗《复兴之路》的全部舞台音响工作。同时,还在国内多家剧院的建设与改造中担任专家评委,对新建剧院的音响系统方案提出指导意见。
金继峰道具设计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现就职于国家大剧院,负责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四十余部歌剧、话剧、舞剧的道具相关工作。
担任设计的剧目:舞剧《马可波罗》,歌剧《运河谣》《渔公和金鱼》,话剧《榆树下的欲望》等。担任道具监制、统筹、管理的剧目:歌剧《假面舞会》《玫瑰骑士》《游吟诗人》《参孙与达利拉》《卡门》《托斯卡》《图兰朵》《方志敏》《洪湖赤卫队》《塞维利亚理发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罗恩格林》《水仙女》等,话剧《推拿》《王府井》《玩偶之家》《样式雷》等,舞剧《复兴之路》《马可波罗》等。
黄小曼音乐指导
歌剧音乐指导;一级演奏员;钢琴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第七届文代会代表;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副主席、音协主席;原中央歌剧院副院长。担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文华奖”评委会、“舞台精品工程”评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
自幼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1976年进入中央歌剧院,在几十年歌剧生涯中积累了中外经典歌剧近百部,并在多部歌剧中任音乐指导和艺术总监。2000年任中央歌剧院副院长,2009年参与组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1999年策划并推出了系列“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在庆祝澳门回归天安门大型广场音乐会“中国心”中任总策划和艺术指导;同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演奏奖”。2000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她进行了专门的采访和报道。2001年为了申办“北京奥运会”,在北京故宫午门举行的“世界三大男高音”音乐会任总策划、艺术总监。2002年开始,连续担任历届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组、合唱组评委会委员;2011年、2014年担任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的评委。2008年起,在国家大剧院《西施》《赵氏孤儿》《夏日彩虹》《运河谣》《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长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兰花花》《党的女儿》等原创歌剧中担任音乐指导。
焦淼合唱指挥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驻团指挥,国家大剧院首批荣誉艺术家,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一级指挥。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于吴灵芬教授,并得到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先生的指导。2014年应美国合唱协会主席邀请,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歌剧院交流访学。
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卡门》《茶花女》《图兰朵》《骆驼祥子》《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长征》等50余部中外歌剧中担任合唱指挥。曾与国内外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雅尼克·涅杰-瑟贡、郑明勋、吕嘉、李心草、余隆、张国勇等合作。
作为一名专业的合唱指挥,无论是在歌剧、交响合唱、艺术合唱等合唱艺术门类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诠释、演出经验。先后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哈雷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完成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黄河》等知名交响合唱作品。
在一系列重要文艺演出:《2016年杭州G20国际峰会文艺演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专场文艺演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音乐录制中担任合唱指挥等。并多次指挥合唱团圆满完成了各国首脑的外事接待演出。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
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乃至整个中国歌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汇聚海内外优秀歌剧人才,于2011年10月成立,是诠释歌剧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顶级队伍之一。他们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近70部中国原创、世界经典歌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内与世界级指挥家、导演、歌唱家、舞台艺术家、世界知名剧院及艺术机构合作最多、最深入的歌剧表演艺术团体,也是为数不多引入国际化职业运作管理模式的演员团队。
演员们牢记使命,初心不改,给中国故事插上歌声的翅膀,以立中国原创作品之质、扬中国文化精神之旗为己任,巡演地图履及都灵、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帕尔玛、圣彼得堡、莫斯科、中国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南昌、乌鲁木齐等地。
他们多次作为主要演员参与包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等国家级文艺演出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广泛进行“百场公益演出”、艺术教育等活动,为人民而歌,铸成了普及高雅艺术、培养中国歌剧观众“滴灌工程”的重要一环。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践诺着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秉持引领、传承、包容、创新、开放的追求,助力歌剧在中国的传播,以高雅艺术与世界对话。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是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积极参演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中外歌剧《西施》《运河谣》《洪湖赤卫队》《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长征》《图兰朵》《卡门》《茶花女》《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等七十余部作品,以及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等,艺术水准广获赞誉。已故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认为“这个合唱团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热情的合唱团,他们有着美妙的,和谐的声音,而且训练有素”;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
此外他们受邀参与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音乐录制,2024、2025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等众多国家级重大文化活动,积极展现了使命与担当。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艺术上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发展至今积累了《领航》《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一系列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代表性曲目;先后委约创作和改编的《苍天般的阿拉善》《弯弯的月亮》等作品均受到观众的热爱和广泛称赞。
音乐的旅途中尽是美好与欢乐,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已走过十六年的光辉历程,合唱团的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奉献给歌剧与合唱事业,展望新征程,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继续不忘初心,踏歌前行!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与创新精神、不懈的奉献与精进品格,为最高品质的音乐演奏和传播而矢志不渝。凭其出色的国际视野、文化底蕴和艺术创想,他们成为享有崇高艺术威望的顶级乐团,也是北京及全中国音乐生活发展前行的卓越引领者。
乐团每年均以48周乐季呈现逾百场精彩演出,携手来自全球的大师级艺术家,为近20万观众创造了无数难忘的巅峰现场。他们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有划时代的贡献,缔造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全新高度。
从国际委约,到支持青年作曲家,他们推动了众多世界级优秀新作的诞生,促进了当代音乐发展及中西音乐交流。吕嘉执棒的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和《爱格蒙特》戏剧配乐、洛林·马泽尔执棒其改编的瓦格纳《无词指环》等唱片录音广受赞誉、屡次获奖。历时三年并在2024年完成的布鲁克纳全套交响曲演出和唱片灌制,是乐团发展和布鲁克纳在中国推广介绍的历史性事件。
他们还积极投入艺术教育,使音乐之美融入生活、触手可及。2024年,乐团管理运行的北京青年交响乐团赴纽约参加“世界青年管弦乐团周”,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2020年起,乐团推出线上演出,场均浏览近3000万。他们还于2021年、2023年两度完成中国巡演;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影片,并担纲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演奏和录制。作为文化使者,他们多次赴欧洲、美洲及亚洲巡演,是首支进入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大厅、蒙特利尔交响大厅官方演出季的中国乐团。
吕嘉于2012年接任陈佐湟,成为首席指挥,并于2017年兼任音乐总监。乐团现任助理指挥为赖嘉静。
大同市歌舞剧院
大同市歌舞剧院业务涉及歌剧、舞剧、音乐剧、话剧、交响乐、合唱等多个艺术门类。演出足迹遍布京、津、沪、晋、冀、鲁、豫、蒙、陕、浙、鄂等地,曾出访英国、日本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近年来,剧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引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打造原创,排演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创作排演了歌舞剧《云·冈》《北魏长歌》、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原创话剧《天河》《热泉》《太阳照在南洋河上》《热土》,移植复排了歌剧《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江姐》,常年担纲政府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年演出场次平均120多场。
2005年,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现文旅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被大同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